聽力簡易自我評量法
1. 常聽錯1和7
2. 聽不清別人說話,需重複兩次以上才聽見
3. 聽不到沒注意的聲音
4. 聽不到電鈴鳥叫聲

「別的小朋友聽到鞭炮聲會怕,我兒子怎麼不會?」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理事長李美玲因此帶兒子就醫,才發現兒子聽力受損,可能跟幼時服感冒藥有關,所幸及早治療訓練,現在已適應生活。
因兒子遭遇,李美玲與其他聽損兒家長創立協會,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她說,協會裡不乏小一學童,因聽力受損上課無法專心,屢遭老師多次指正仍未改善,檢查證實有聽力問題。
統計全台約有十二萬人聽損,尤其六十歲以上約四成五的人有聽力障礙;且每七位求診個案中,就有一位是年輕人。李美玲認為,可能跟環境噪音太大,如捷運、飛航、施工或長時間戴耳機等因素有關。
「聽力受損多數是不可逆的。」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說,若是耳膜破裂、耳積水等突發性聽損,治療後聽力就會恢復;但多數是聽神經的外毛細胞受損,即使在黃金治療期的一至兩周內就醫,聽力仍會慢慢喪失。
呂宜興指出,近年聽損個案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因長時間戴耳機,尤其部分民眾喜歡邊運動、邊聽音樂;但運動過程難以戴穩耳機,音量常會調更大聲,長期對聽力易致極大損害。
台北新都扶輪社與社區重聽福利協會合作,推出全台第一輛聽力篩檢巡迴車,昨從台北出發,計畫全台走透透到各地做聽力篩檢,幫助民眾找出聽損問題,及時治療、確保清晰好耳力。





突發性的聽力喪失,可能是傳導性或是感音性聽力障礙。傳導性(物理)的因素可能是耳垢填塞、異物、中耳積水,外傷性耳膜破損或聽小骨損傷等「傳導路徑」問題,只要除去傳導性因素後,就有機會改善。
臨床上較困擾的是「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其學術定義是3天內發生連續3個頻率大於30分貝的聽力喪失;患者必須就醫接受聽力評估。
「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多以單側聽損表現為主,發生原因以循環問題、感染、外傷因素較常見,其他包括藥物、自體免疫抗體、壓力、聽神經瘤等,都可能導致「突發性聽障」。
臨床表現,由於前庭、耳蝸系統相鄰,可能同時受到影響,造成聽損、耳鳴與暈眩的症狀。
統計上,越高頻率、越高分貝的聽損則恢復機會越小;眩暈情形持續越久,預後也較差。所以把握黃金治療期(約1-2星期),積極介入治療是最重要的。
目前對於「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由於無法一開始即認定病因,所以在檢查的同時就要先給予治療,以增加神經恢復機會。
◎目前經驗上的標準用藥如下:
●類固醇(口服、耳內):其目的在於減少聽神經損傷、水腫與發炎的程度,讓功能正常的細胞能更快啟動修復。短時間高劑量類固醇的使用可能造成血糖急遽變化、腸胃不適,甚至出血的情形,可搭配胃藥與制酸劑使用,以減少不適。
●針劑類循環藥物(Rheomacrodex):目的為增加體內循環體液量,讓器官氧氣與營養更好,但在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用。
●高壓氧、銀杏、鎮定類藥物:這些都是症狀治療,目的為讓器官氧氣與營養更好,減少自由基傷害,並減少神經異常放電的耳鳴或是眩暈感。
經驗上來說,黃金治療期約在發生後的2個星期,眩暈感約在3-4星期穩定;聽力與耳鳴狀態約在2個月定型;約莫2/3的病人聽力能夠進步,但幅度未定,所以當突發性聽力障礙降臨時,儘快至耳鼻喉科就診與治療,多一分治癒機會。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主治醫師)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