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簡易自我評量法
1. 常聽錯1和7
2. 聽不清別人說話,需重複兩次以上才聽見
3. 聽不到沒注意的聲音
4. 聽不到電鈴鳥叫聲

「別的小朋友聽到鞭炮聲會怕,我兒子怎麼不會?」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理事長李美玲因此帶兒子就醫,才發現兒子聽力受損,可能跟幼時服感冒藥有關,所幸及早治療訓練,現在已適應生活。
因兒子遭遇,李美玲與其他聽損兒家長創立協會,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她說,協會裡不乏小一學童,因聽力受損上課無法專心,屢遭老師多次指正仍未改善,檢查證實有聽力問題。
統計全台約有十二萬人聽損,尤其六十歲以上約四成五的人有聽力障礙;且每七位求診個案中,就有一位是年輕人。李美玲認為,可能跟環境噪音太大,如捷運、飛航、施工或長時間戴耳機等因素有關。
「聽力受損多數是不可逆的。」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說,若是耳膜破裂、耳積水等突發性聽損,治療後聽力就會恢復;但多數是聽神經的外毛細胞受損,即使在黃金治療期的一至兩周內就醫,聽力仍會慢慢喪失。
呂宜興指出,近年聽損個案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因長時間戴耳機,尤其部分民眾喜歡邊運動、邊聽音樂;但運動過程難以戴穩耳機,音量常會調更大聲,長期對聽力易致極大損害。
台北新都扶輪社與社區重聽福利協會合作,推出全台第一輛聽力篩檢巡迴車,昨從台北出發,計畫全台走透透到各地做聽力篩檢,幫助民眾找出聽損問題,及時治療、確保清晰好耳力。





突發性的聽力喪失,可能是傳導性或是感音性聽力障礙。傳導性(物理)的因素可能是耳垢填塞、異物、中耳積水,外傷性耳膜破損或聽小骨損傷等「傳導路徑」問題,只要除去傳導性因素後,就有機會改善。
臨床上較困擾的是「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其學術定義是3天內發生連續3個頻率大於30分貝的聽力喪失;患者必須就醫接受聽力評估。
「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多以單側聽損表現為主,發生原因以循環問題、感染、外傷因素較常見,其他包括藥物、自體免疫抗體、壓力、聽神經瘤等,都可能導致「突發性聽障」。
臨床表現,由於前庭、耳蝸系統相鄰,可能同時受到影響,造成聽損、耳鳴與暈眩的症狀。
統計上,越高頻率、越高分貝的聽損則恢復機會越小;眩暈情形持續越久,預後也較差。所以把握黃金治療期(約1-2星期),積極介入治療是最重要的。
目前對於「突發性感音性聽力障礙」由於無法一開始即認定病因,所以在檢查的同時就要先給予治療,以增加神經恢復機會。
◎目前經驗上的標準用藥如下:
●類固醇(口服、耳內):其目的在於減少聽神經損傷、水腫與發炎的程度,讓功能正常的細胞能更快啟動修復。短時間高劑量類固醇的使用可能造成血糖急遽變化、腸胃不適,甚至出血的情形,可搭配胃藥與制酸劑使用,以減少不適。
●針劑類循環藥物(Rheomacrodex):目的為增加體內循環體液量,讓器官氧氣與營養更好,但在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用。
●高壓氧、銀杏、鎮定類藥物:這些都是症狀治療,目的為讓器官氧氣與營養更好,減少自由基傷害,並減少神經異常放電的耳鳴或是眩暈感。
經驗上來說,黃金治療期約在發生後的2個星期,眩暈感約在3-4星期穩定;聽力與耳鳴狀態約在2個月定型;約莫2/3的病人聽力能夠進步,但幅度未定,所以當突發性聽力障礙降臨時,儘快至耳鼻喉科就診與治療,多一分治癒機會。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主治醫師)




iPhone 6S在全球眾多粉絲的歡呼下,榮譽登場!除了讓蘋果這家世界上最貴股票大幅躍進外,其運行平台iOS9中新增若干功能,頓時讓各行各業人士不禁冷汗一身,尤其是聽力行業。

蘋果的iOS6​​已經將助聽器功能和相關標準納入其中。在新買的iPhone 6S的新功能有一欄是這樣說明:“蘋果正在和頂級助聽器廠家一起,推出iPhone兼容的助聽器,將為用戶提供省電、高品質的數位聽力體驗。”此項舉措標誌著蘋果開始進軍智慧型助聽器市場。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蘋果的約定,目前只有iPhone 4S、iPhone 5和iPhone6​​具有這種功能,而早期的iPhone手機則不具有這個功能。

根據蘋果早期專利的推出,蘋果兼容性助聽器除了能和旗下智能手機鏈接外,還具有能遙控調試和分享驗配參數等功能,使得助聽器市場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



許多人會聽到一種發自耳內或頭部的特殊聲音,有的人說像是“鳥叫聲”,有的人說像是“風吹聲”,甚至還有人說像是“蟬鳴聲”、“汽笛聲”、“流水聲”等等,但是在身旁既沒有鳥,也沒有風,更別提蟬、汽笛和流水了。這,就是耳鳴。

耳鳴是一種常見疾病,​​很多人對耳鳴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認為耳鳴和感冒一樣會自我痊癒,這種態度不可取。讓我們來找出躲在耳鳴背後的“隱形殺手”。

隱形殺手之一:鼻咽癌

很多人會認為,鼻咽癌總歸是長在鼻咽部,和耳朵有什麼關係?其實,它們的關係可密切了。人的鼻咽部與中耳腔之間有左右兩根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鼻咽癌往往發生在咽鼓管開口的附近。患者經常會伴有耳鳴,同時耳部有悶脹感和堵塞感,聽力也減退,但是聽自己說話反而覺得響亮。

在鼻咽癌就診人數中,大約有半數的病人有耳鳴現象,這種耳鳴常常是低頻的嗡嗡聲。所以,一旦出現以上症狀者,尤其是經常吸煙的男性,要高度警惕鼻咽癌的可能。

隱形殺手之二: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也稱突發性聽力損失,是一種自發、突然而且往往出現在單側耳朵的神經性聽力急速下降,往往同時伴有耳鳴,且以高音調為主。該病病因不明,可能和機體受冷、受熱、疲勞過度、過敏或流感、腮腺炎、帶狀皰疹等病毒感染等有關,內耳的血液循環和物質代謝發生障礙,供血不足而導致聽力下降。此外,血栓的形成會加重內耳血液循環障礙,所以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一旦伴有耳鳴,一定要警惕並及時去醫院做全面檢查,防患於未然。

隱形殺手之三: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聽神經的鞘膜細胞發生病變而產生的腫瘤,佔顱內腫瘤的7%—12%,是顱內神經瘤最多見的一種。在它的早期由於腫瘤壓迫到聽神經,往往會有單側耳鳴出現,而且是高音調的蟬鳴聲或汽笛聲。開始是陣發性的,繼而發展為持續性的,出現進行性的聽力下降甚至耳聾。由於在內耳道內聽神經伴隨著顏面神經和前庭神經等,所以腫瘤很有可能也壓迫到它們而伴隨出現面部麻木、面癱和眩暈等症狀。聽神經瘤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大多采用手術切除法治療。

隱形殺手之四:心血管病

耳鳴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有的心血管病患者可能會伴隨有雙側性、高音調的耳鳴。這是因為耳蝸對血量和含氧量比較敏感,在心血管病早期時,流向腦部的血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會降低,這就使得耳蝸的微細血管動力異常,最終導致耳鳴。據統計,在有耳鳴的心臟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鳴比心絞痛先出現,8.6%的患者心絞痛和耳鳴同時出現。因此,凡是心血管病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一旦出現持久的耳鳴,應到醫院進行心血管系統檢查。

隱形殺手之五:藥物中毒

服用藥物不當會引起藥物中毒,中毒症狀之一便有可能是耳鳴。這是因為有的藥物損傷了內耳神經所致。如服用大劑量奎寧、奎尼丁、氯喹等藥物,可引起劇烈耳鳴,但停藥後會逐漸好轉,大多不會影響聽力。而大劑量的慶大霉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對聽神經及前庭神經有非常大的損害,若不及時停藥,會迅速發展成耳聾,並難以恢復。

隱形殺手之六:壓力與情緒緊張

工作壓力大與情緒緊張是耳鳴的一個重要原因,更年期、白領階層的緊張工作、學生的緊張學習、中老年晚上打麻將睡眠過晚都會引起耳鳴,這種耳鳴通過用藥和調節情緒和改變生活習慣可以改善或消失。老年性內耳細胞功能退化也是耳鳴的常見原因。



你和父母說話 總是「雞同鴨講」嗎?
你的父母最近是否常誤解你的意思,老是忘記你說過的事,要人一再提醒,甚至不愛出門,從社交圈中退縮下來…,這可能不是健忘,也不是有憂鬱症,而是聽力出了問題。
王伯伯在兒子的婚禮上,遇見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高興地拉開喉嚨述說好友的糗事,惹得親友笑聲不斷,好友卻尷尬萬分,在旁的女兒見狀,委婉勸說:「爸,別說了!菜要上了。」王伯伯說:「什麼?誰槓上了?」
你家裡有重聽的長輩嗎?重聽者聽不清楚,不但說話的音量大,聽廣播、看電視的聲音也加大,旁人的耳膜可能受不了,他卻絲毫不以為意。
內耳功能退化引起重聽
究竟老人重聽是怎麼引起的?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俊成說,老人重聽是漸進式,不是短時間形成的。他解釋,老人重聽不論是「傳導性聽力障礙」(聲音難以經空氣傳導進耳膜震動產生聽覺)或是「感音性聽力障礙」(聲音難以經乳突震動傳至耳朵內膜產生聽覺),都是年紀大內耳功能退化所致,其他像長期暴露在噪音中,也會導致重聽。
重聽者除了對聲音感受不靈敏外,還會對旁人說「耳朵悶悶的」,這時家人要注意長輩可能有重聽傾向,或是內耳功能障礙導致語言辯識能力退化,「上述都是早期症狀,究竟狀況如何,還是讓醫生診治最好。」林俊成醫師補充,通常50歲以上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重聽的情形,往後每增加10歲,聽力就會減低5~10分貝。
由於老人重聽是漸進式發生,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心理師楊雅明從心理層面將它分為「不知不覺」、「後知後覺」及「先知先覺」三個階段。
1.不知不覺型
納悶聲音怎麼變小了
初期老人家會因「不知不覺」發現周遭聲音變小,而要求家人將電視音量開大,或者說話大聲點讓他聽到,這個階段的老人家會一味希望對方配合他。楊雅明指出,榮民總醫院由於看診的榮民伯伯多,常可看見「大聲公」,旁人看來還以為伯伯在發脾氣或跟別人吵架!
楊雅明心理師的門診也常遇到病患不知自己聽力變差,日常生活都要求家人配合的例子,不但看電視時將音量調大,連講電話的聲音都特別大,個性變得跋扈難纏,增添家人的困擾。
2.後知後覺型
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
等到聽力更差變成「耳背」時,便進入「後知後覺」階段,如聽對方說話只聽一半,聽了之後還重複問對方說些什麼。因此,別人也不想和他溝通,導致老人家焦慮,常常想為什麼自己聽不清楚,演變成不敢接電話,或者接了電話怕聽不懂對方說的話而焦慮,甚至面對人群會不安,常怕自己誤會別人的意思。
楊雅明心理師門診上遇到的案例是,有位病患說自己的耳朵一邊好、一邊不好,請醫生在聽力較好的那側說話。她認為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絕對要盡量配合病患的要求,讓病患覺得自己還有功能可以發揮,有被尊重的感覺。
3.先知先覺型
懷疑旁人對自己不滿
第三階段是最嚴重的階段,也就是一般人說的重聽,屬於「先知先覺」型。楊雅明心理師解釋,這階段的重聽老人已不太能理解或聽不清楚旁人說的話,因而會看對方的表情、動作去猜測意思,有時對方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會讓重聽老人瞎猜疑,認為別人說他壞話,或看他笑話。到了第三階段,旁人用「比手畫腳」溝通是比較好的方式。
致病4因子 先進行聽力測驗再診斷
從病理學來看,引發老人重聽大都是內耳組織結構病變所致,症狀有輕有重,致病的原因可分為感覺性老年聽障(內耳耳堝等感覺細胞萎縮)、神經性老年聽障(聽神經元細胞數目減少)、代謝性老年聽障(內耳血管紋萎縮)、機械性老年聽障(內耳基底膜硬化)4大類。
林俊成表示,上述類型都是醫師診斷的參考,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及症狀各不相同,門診上仍很難診斷導致老人重聽的原因究竟屬於哪一型,不過,一般來說,醫師會先請病患進行聽力測驗再診斷。



在選配工作上,常常遇到消費者有這樣的疑問,到底誰能專業選配助聽器?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在台灣,助聽器選配師(從事助聽器驗配工作之聽覺輔助器從業人員)和聽力師皆可選配助聽器。

助聽器產業在台灣已存在幾十年的歷史,業界有很多擁有豐富臨床選配調整經驗,用心專業的助聽器選配人員,以同理心為聽損人士解決聽不到的問題,對於各家不同的助聽器產品的了解也更加的豐富完整。

選配助聽器並不屬於聽力師的專屬業務。聽力師法當中明文規定,依據第31條的規定:

第31條(未取得資格執業之處罰及其例外情形)


未取得聽力師資格,擅自執行聽力師業務者,除下列情形外,本人及其雇主各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醫師。
二、於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醫療機構、機構在醫師、聽力師指導下實習之各相關系、組、研究所之學生或第二條所定之系、組、研究所自取得學位日起五年內之畢業生。
三、從事助聽器驗配工作之聽覺輔助器從業人員,為執行聽覺輔助器驗配,從事聽覺輔助器評估調整所必要之聽力測試。但於十二歲以下之兒童,應依醫囑為之。
聽力師從事前項第三款業務時,免依第三十六條規定處罰。

聽力師更專精於各類耳朵的醫療檢測,研究耳朵的相關疾病醫學等,能為耳朵疾病的患者帶來幫助。聽力損失欲選配助聽器,需要的是擁有更多臨床經驗,長期在業界擁有豐富經驗的助聽器選配師及相關從業人員,才能對使用者不論是在選擇助聽器產品,或是在微調等售後服務上,更瞭解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幫助。


另外,以美國的助聽器選配法律規範為例,助聽器選配師(Hearing Aid Dispenser)是受到各州助聽器選配師法律的證明與保護的。聽力師(Audiologist)若要執行助聽器選配的工作,還需通過助聽器選配的實務考試才能成為選配聽力師(Dispensing Audiologist),選配助聽器。


看到美國的例子,真希望台灣也能儘快通過助聽器選配師的相關法令,來保護這群擁有助聽器選配的專業人員。



聽力師法連結

http://www.6law.idv.tw/6law/law/%E8%81%BD%E5%8A%9B%E5%B8%AB%E6%B3%95.htm

美國加州助聽器選配執照規範

http://www.asha.org/Advocacy/state/info/CA/California-Hearing-Aid-Dispensing-Requirements/








聽力檢查是一種客觀有效的方法,但是許多聽力損失的表現卻通過主觀的判斷來決定的。真正有聽力損失的人並非能感到自己有問題,這是開始聽力康復和教育的難題之一。

即便是同樣的聽力損失,人們的感覺也大不一樣,這也是驗配助聽器的關鍵問題。有許多人,雖然有聽力損失,但是自己卻不能接受,反而認為是正常。根據最新的一項美國的研究,年輕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聽力狀況,而忽略自己卻患有聽力疾病。


在這項研究中,56名大學學生平均年齡21歲,接受調查,均認為自己聽力正常,但是爾後的聽力檢測卻發現,25%的人有在一個或多個頻率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在這些有聽力損失學生中,7%的損失是在言語頻率之間,會影響正常的交流。


上述研究表明,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測試結果並不一樣,判斷是否有聽力損失,最好通過聽力檢查來決定。




三種造成聽力受損的原因

弱聽成因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前者多為遺傳,母親懷孕期間受感染或患上某些疾病,或幼兒出生時出現併發症等所致。後天則多為患病、耳部外傷處理不周,或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而造成聽力缺失。弱聽也可細分為以下三類:

1.傳導性弱聽:如外、中耳道或其他傳導組織受到阻塞、破損,導致聲音難以準確傳送至內耳耳蝸,令音質和音量下降。成因包括耳垢堵塞、中耳感染發炎、鼓膜穿孔或聽小骨受損。
2.感音神經性弱聽:負責感應聲音的內耳耳蝸及聽覺神經,一旦感染受損,將直接損害音量及音質。成因除自然老化、內耳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外,強烈的噪音也可震斷脆弱的聽覺神經。
3.混合性弱聽:成因包括傳導性及感音神經性弱聽兩者,如中耳發炎感染令聽力傳導受損,繼而長處噪音環境中進一步破壞感音神經,形成混合性弱聽,其弱聽情況多較嚴重。

早預防免提早老化

預防聽力受損最重要就是遠離噪音環境,如因工作或興趣需要,如建築工人、酒吧侍應、音樂家等,則需配戴耳塞,阻隔過大的聲音。另平日也應避免長期聆聽高聲量音樂,避免聽力提早老化。

此外,部分先天性的聽力缺失,只要孕婦懷孕時能嚴格遵從醫生建議,亦多可避免影響嬰兒。即使不幸患上中耳炎或耳神經出現炎症,只要即時以消炎藥物控制炎症,即可防止耳神經受永久性破壞。另如遇耳膜穿破等外傷問題,亦應盡早以手術修補,免其反覆感染損害聽覺。

聽力如能保護得當,即使年老,聽力也未必會明顯衰退,眼見不少長者仍保持良好聽力。即使已有聽力缺失,只要盡早配戴合適的助聽器,也可回復大部分聽力,維持正常生活。


節錄頭條新聞




案例故事:住眷村的張爺爺常將電視機的音量開得很大,鄰居到他家要請他調小聲點,從紗窗看到他明明在家,但按了半天門鈴就是沒回應。台北縣立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政謙說,這是老人家重聽癥兆,聽力衰退和障礙通常很緩慢,有時慢得連當事人都沒察覺,很多老人家患重聽卻不自覺。


退化速度/環境噪音、疾病造成
楊政謙指出,老年人聽力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因感覺聲音的細胞或聽覺神經細胞老化,其嚴重程度則和細胞退化的程度及數目有關係,並且受個人體質、年齡,以及之前的聲場環境的影響,如長期在噪音工作環境等,及一些營養及代謝如糖尿病、高血壓、腎衰竭尿毒症及遺傳因素有關。因此原因是多樣性的。

生活影響/社交失能、情緒不穩
目前臨床醫學上(非殘障鑑定標準)聽力異常定義為純音聽力檢查聽覺閥值大於25分貝以上。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約30~50%有不等程度的聽力障礙。老人的聽力障礙在聽知覺方面常表現出,聲音太小聽不到,或是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清楚,或是同樣的聲音在戶外聽不清楚,在室內才聽得到。老人家有較嚴重的聽能障礙後,會有口語上的溝通障礙,慢慢變得不愛說話,造成社交活動參與減少、生活較封閉等日常生活及情緒上的失能。
隱形式助聽器

性別差異/男多於女、退化嚴重
臨床顯示,男性聽力老化比女性多且程度較嚴重。由於老年性聽力異常常屬退化型態,大多無法用藥物或手術治療改善,因而在沒退化前的聽力保健觀念,是預防的重點之一。

改善方式/無法治療、須靠輔具
楊政謙指出,老年性聽力障礙的治療,主要依據聽力障礙及溝通障礙的嚴重度,這必須經過專業的聽力檢查及評估才正確。老人家的感覺神經性聽力異常,目前臨床上並無藥物或是手術的方式可改善。
不過,就像是老花眼一樣,老人聽力障礙可透過聽能輔具來改善,助聽器的配戴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若能配戴適合且理想的助聽器,老人一樣可過正常社交生活,且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許多老年人因為老化緣故,常有聽力障礙,醫師提醒,如果是出現單側聽力障礙,還併發耳鳴,就可能不只是單純的老化問題,可能是罕見的「大腦動脈瘤」,如果沒有就醫治療,可能嚴重到有生命危險,另外病例中,還曾有年輕女性,因為出現耳鳴、雙耳聽力差距十多分貝,到醫院就診,才發現是罹患了「聽神經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賴建仲說,一名六十五歲的男性病患,六個月前,曾經有短暫性腦缺血小中風,經過治療身體已經逐漸恢復,看來相當健康、活動也很敏捷,不過這幾個月來,這名六十五歲的病患,覺得右耳的聽力越來越差,合併有耳鳴,一點點重聽,不過到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病患的大腦聽覺神經有腫瘤壓迫,進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了罕見的「大腦動脈瘤」,目前經過治療之後,病情已經穩定,不過醫師提醒,許多人對於聽力障礙,常會自認是因為老化,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會中風、昏迷的可能,可能會危及生命危險。

醫師表示,「大腦動脈瘤」病例並不常見,二零零八年國外研究,主要發生在男性,發生率為百分之零點零六到百分之五點八,甚至還曾經有一名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病患,因為耳鳴、左右耳聽力差異約十多分貝,結果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聽神經瘤」。

賴建仲醫師說,其實一般人對於自己單側聽力變差,通常很難察覺,幾乎都是因為耳鳴問題就醫,才發現罹患「聽神經瘤」,提醒部分單邊聽力下降的病患,少部分是因為腦部長瘤,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瘤或腦膜瘤。






王伯伯最近講電話,明明對方已用「喊」的了,他還是聽不清楚,直到有天過馬路被摩托車撞倒,騎士辯稱他在後頭已猛按喇叭,老人家卻似聽不到而撞上,才讓王伯伯警覺聽力出問題。 醫師提醒需配助聽器了。不過,王伯伯的兒子翻開報章雜誌,助聽器廣告琳瑯滿目,親戚朋友的經驗也好壞參半,還有人只用了幾天就擺在抽屜裏。 

選機型 適合自己最重要
助聽器要好用,選擇適合自己的機型最重要。助聽器可謂超小型擴音器,內部構造大致有麥克風、擴大器、接收器、電池、音量控制等,利用使用者殘餘聽力,依其需求,把聽到的聲音送到大腦聽覺中樞。
類比式助聽器可比擬為傳統卡式收錄音機,它把聲波信號轉換為相對應的電波信號,傳到擴大器,在擴大器內把電波信號放大,再由接收器轉成聲波,因此只是單純的聲音壓縮、放大,有些具有調整音量的選擇,但等於是「把一支可放大聲音的麥克風放在耳朵裏」。
數位式助聽器約十年前引進,可比擬為CD收錄音機或MP3數位播音器,與電波經由數位訊號壓縮、解碼處理,由於加入現代科技,它模擬正常耳蝸的聲音壓縮處理過程,聽到的音質、減低不必要的噪音,以及高低音頻彈性調整等,都較類比式助聽器為佳,是目前助聽器主流。 

減低噪音 數位式是主流
以功能區分之外,市面上助聽器機型也有不少,體積由小而大可分為深耳道型、耳道型、耳內型、耳掛型和開放式耳掛型。
深耳道型可說是最微型化的助聽器,所有元件都可置於耳道,幾乎不容易被看見,但由於機體較小,僅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的聽力損失者;耳道型助聽器則比深耳道型助聽器略大,它也是置入在耳道內,它和耳內型助聽器都是塞入在耳內,外觀較容易被看見,但可適用較廣泛的聽損患者。
耳掛型助聽器,有一條聲音連接線掛在耳上,連接耳膜和耳後機殼,可提供更大的放大功率,以及調整音量鈕,適合手指較不靈巧老人家自行調整。至於開放式耳掛型助聽器,外觀如同情治人員所用的耳機,由於外型精巧,大小如同隨身聽耳機,比較沒有耳內配戴助聽器的閉塞感。
市售助聽器的價位,傳統類比式助聽器售價約幾千塊到一萬元,數位式助聽器從一萬多塊到十萬元都有,並非價格昂貴就是好的助聽器,重要的是要依個人生活、工作或學習的需求而定。 

何時該戴助聽器?
老人家發覺聽力有問題,便應接受檢查,一方面找出病因,一方面找出聽力損失範圍。透過聽力圖,可診斷個人在低頻、中頻和高頻區所損失的聽力。若檢查發現,雙耳聽力損失已超過25分貝,代表已達輕度聽損,即建議應配戴助聽器。 



一、認識聲音:
(一)聲音特色:
1、聲音是由物體震動所造成,經由彈性介質以聲波型式將能量傳送出去。
(1)聲音的三個表徵量,即音量的大小、音調的高低與音色的不同。
(2)以物理觀念來看,聲音的傳播的傳遞是要有介質的存在,聲波就是一種能量的傳遞,所以可用壓力(pressure)及強度(intensity)兩種觀念來計量。
2、描述聲音特性的物理量值有:週期,頻率,波長,振幅。
3、人耳的聽域約20~20,000 Hz,4,000 Hz左右最敏感,語言帶為500~2,000 Hz。
4、聽力閾值為最小可聽度,即可聽到的最弱聲音。聽力閾值在4,000 Hz最小,人類對各頻率之聽力閾值不同。
5、聲音係由振動所產生,當物體振動時,對空氣產生壓力波,產生壓力變化,此種空氣壓力變化稱為「音壓」,傳至人耳經聽覺組織之轉換即成為聲音。音壓與人耳可聽最低音壓界限之比取對數值即稱為「音壓級」,單位為「分貝(dB)」。音波每秒振動之次數稱為頻率;單位為「赫(Hz)」。 
(二)人耳生理構造:
1、外耳:
(1)包括著耳廓與外耳道,耳廓負責收集聲音的功能,外耳道負責傳導聲音。
(2)成人的外耳道直徑約0.7cm,長約2.5cm。
(3)由於外耳道由外至內直徑略減,以及人頭與身體驅幹對聲音繞射的影響,使得在耳膜的聲音壓級比在剛進入外耳道的音壓級高,且最靈敏的聲音頻率範圍約在2,000~6,000 Hz之間。
2、中耳:
(1)它包括耳膜與三根聽小骨(依序為錘骨、砧骨與鐙骨)。
(2)耳膜的功能是將空氣中的振動轉換成固體振動。三根聽小骨的功能則是放大聲音與改變肌肉張力以保護高噪音下的聽力。
(3)由耳膜傳至鐙骨,其面積縮小約17倍,且由錘骨傳至鐙骨的槓桿作用,力量約增加1.3倍,因此由耳膜傳至鐙骨的壓力增加約22倍,且在300~3,000 Hz的聲阻抗配合較佳。
3、內耳:
(1)有一長約3.5cm,捲成2.5圈的耳蝸,其內部充滿液體。其截面積由底端(與中耳連接處)至尖端成不規則漸減。
(2)耳蝸內的基底膜,有四排的聽覺細胞,約有20,000~30,000個。
(三)基底模振動響應:
1、對於高頻音,基底膜的響應多集中在底端,而基底膜的尖端響應則很小。
2、對於低頻音,基底膜的響應雖然多集中在尖端,但是基底膜的底端亦有相當響應。
3、不論是高頻音或是低頻音,基底膜底端的聽覺細胞皆受到外力的作用。且如果背景噪音是較低頻的話,則可以造成基底膜較廣泛的響應,造成較大的談話干擾效應。
(四)聲音傳遞:
1、聲波經由外耳道碰撞到耳膜,能量傳遞至中耳內的三根聽小骨,同時將聲波信號放大傳遞至內耳中的液體,再經由液體將能量傳遞至內耳。聽覺細胞產生電擊刺激神經,再傳至大腦。
2、如果負責聽力的聽覺細胞受到過度的噪音壓力作用因而斷裂,將造成聽力永久損失且無法復原。

二、噪音:
1、以環境舒適之角度而言,噪音是指使人不悅的聲音。
2、但若由生理危害之角度而言,音量過大可能導致聽覺危害之聲音即可視為噪音,而與個人好惡較無關。

三、聽力損失之分類:
1、傳導性聽力損失:與中耳、外耳的病變有關,如耳膜破裂、中耳積水等。
2、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內耳中柯第氏器至腦的病變,如母親懷孕時患德國痲疹、暴露在極大的噪音(如槍聲)。
3、混合性聽力損失:同一耳內還時發生上述兩種聽力損失。
4、機能性聽力損失:沒有生理器官的病變,主要是個人情緒引發,例如神經性焦慮症。

四、聽力損失之原因:
(一)非職業性的聽力損失:
1、性別:一般認為高年齡群女性聽力稍優於男性的聽力,可能因為女性比男性較少暴露於非工業性噪音中,因此一般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女性會有較小的聽力損失。中年以後男女性在聽力上的差異並不大。 
2、年齡:隨著個人年齡增加,聽覺能力逐漸退化。
3、生活噪音:現代生活的每日噪音,會造成慢性的聽力損失。休閒活動可能為噪音暴露之重要來源之一,如狄斯可舞廳的音樂高達105分貝(dBA)以上,長期暴露可能會影響聽力。在1980年代以後,隨身聽的風行及過度使用,亦可能對使用者增加了聽力損失的機會。


(二)疾病引起的聽力損失:
1、遺傳疾病:
(1)有許多遺傳疾病可造成聽力損失,如常見的耳硬化症,其他遺傳性疾病包括:第18對染色體之三染色體症、白化症、Rh血型不相容性、先天性畸形等均可造成聽力損失。
(2)先天性聽力損失約為15/100,000~50/100,000活產數之間。 
(3)家族性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與任何特定的症狀或疾病均無關,可能為具遺傳性。
(4)通常是從幼兒期開始發生,而且是兩側性的聽力損失。家族性聽力損失沒有明顯的特徵,臨床上出現類似老年失聰的情形,只是發生在很年輕的患者身上。
2、腦部腫瘤:
(1)腦瘤也會引起聽力損失。顱內腫瘤(腦膜瘤、星狀細胞瘤、神經膠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神經管胚細胞瘤與松果腺瘤)會影響中樞神經聽覺系統,進而影響聽覺功能。
(2)聽覺神經鞘瘤是一種源自於第8對腦神經的腫瘤,可造成聽力損失、暈眩與耳鳴等症狀。
3、其他疾病:
(1)嬰兒期的疾病,如嬰兒黃疸所造成的核黃疸症,當病況嚴重時,會造成早期的聽力損失。耳硬化症是最常發生的傳導性聽覺疾病,其盛行率在成人中約為1%。中耳炎與其併發症可能會造成聽力損失 。
(2)最盛行的感覺神經性疾病是梅尼爾氏病,估計每100個成人中約有1人罹患;梅尼爾氏病常見的症狀為聽力損失、耳鳴以及暈眩。好發於中年人,且女性多於男性。
(3)代謝性疾病亦會造成聽力的影響,如糖尿病患者的長期併發症之一為周邊神經 病變,若影響到第8對腦神經(即聽神經),則可能造成聽力損失。
(4)其他原因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自體免疫疾病等,亦可能會影響支配毛細胞的神經纖維,而造成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
(三)毒性物質引起之聽力損失:
1、非職業性毒性物質:常用之藥物如利尿劑、抗生素其他如奎寧、水楊酸及作用於亨利氏環的利尿劑等藥物,也可能引起聽力損失的副作用。抗癌藥物亦有造成聽力損失的作用,特別是破壞高音頻部分的聽力。
2、職業性毒性物質:
(1)在工作場所內的許多化學物質與聽力損失有關。這些化學物質所導致的聽覺異常,通常是雙側性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除了直接的聽覺毒性效應外,有些毒性物質還會與噪音暴露產生交互作用。
(2)不會導致聽覺毒性的化學物質,有時也具有加強噪音效應之效果。當暴露於高響度噪音時,鐙骨肌反射會使鐙骨肌收縮,可以減少內耳音量傳導至內耳的聲音受體;如暴露於像二硫化碳與三氯乙烯等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影響第7對腦神經(即顏面神經)。由於顏面神經控制鐙骨肌,若此神經受損,則鐙骨肌反射受到影響,使人耳對噪音不具有保護作用且成為易感的狀態,間接加強了噪音的健康危害效應。
(四)外傷引起的聽力損失:
1、非職業性外傷
2、職業性外傷
(五)職業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
1、因職務關係而長期暴露於噪音所引起的聽力損失,可以是暫時性的聽力閾值變化(TTS),或是永久性的聽力閾值變化(PTS),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2、暫時性是指勞工於離開噪音源一段時間後(通常在12小時內),其聽力可回復正常者;但永久性者,則聽力永遠不會回復至其原先的聽力閾值。
* 聽力損失的可能警訊:
(1)離開噪音作業場所後仍有嗡嗡聲
(2)談話時,覺得聽不清楚或聲音變小
(3)別人覺得你講話聲音變大
(4)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時需甚大音量
(5)在吵雜的環境中辨識語音的能力變差

五、職業性噪音聽力損失的鑑別診斷
在評估或診斷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時,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高頻率的聽力會隨年齡的增加而遞減,稱為老年性聽力損失。老年性聽力損失與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不同的是,老年性聽力損失常在8,000 Hz較嚴重,在較低頻率處則較正常。

六、聽力損失判斷之考量因素:
1、工作史上有足以引起聽力損失的噪音暴露:
(1)雖然無法單純由工作史上評估職業性噪音的暴露程度,但在具有潛在性噪音暴露的環境下工作,其聽力損失之機會會增加,美國OSHA建議:工作環境噪音在85~90 dBA以上時,應實施聽力保護計畫,以預防工人發生語言頻率範圍的聽力損失。
(2)但這不表示長期暴露在90 dBA以下的工作環境之工人即不會有職業性聽力損失,即使在90 dBA以下的長期工作,也會有7%左右的勞工可能發生聽力損失。
2、聽力損失是為兩側對稱性的:理論上,兩邊耳朵對於暫時性或永久性聽閾變換的聽力損失之敏感性應相同,因此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應為兩側對稱的。如果,有工人在高度噪音環境下工作多年,但是一側耳比另一側耳有更嚴重的聽力損失,則必須考慮其他原因如慢性中耳炎、聽神經腫瘤或其他原因。
3、聽力損失的發生病程為持續性且逐漸惡化:一般而言,職業性聽力損失會發生在噪音暴露的最初5年內,而且可能在接下來的8~10年內聽力損失會加重。職業性噪音暴露者之聽力損失為連續穩定性的變化,較少有突發性失聰者。
4、聽力損失初期並不影響語言辨識能力:職業性聽力損失的發生,開始於3,000~6,000 Hz之間,而人類之交談聲音頻率通常在500~2,000 Hz,因此在噪音引起聽力損失之初期,勞工之語言分辨試驗(SDS)常能維持良好,大多高於70%以上。
5、評估是否有其他造成非職業性聽力損失的因素:因其他疾病引起聽力受損,或因嗜好或工作之餘的活動,導致超量的噪音暴露程度,均必須仔細考慮,以免導致診斷上的誤差。

七、聽力損失之醫學評估:
1、醫學評估包括病史、理學檢查與實驗室檢查,從各項檢查當中印證或鑑別診斷病史詢問所發現的疑點。
2、職業性聽力損失的病史評估,應特別注重涉及耳道及聽神經的任何過去疾病、藥物使用、化學物品暴露、受傷史,只要足以引起聽力損失的,均應詳加評估。

八、病史:掌握下列重要的病史詢問要點,有助於醫師對有聽力損失的病人之醫學評估
1、您自覺聽力是否有退化現象?
2、這種現象有多久了?
3、是否在進入某項職業或工作場所才逐漸發生?
4、是突然發生的?還是漸漸減退的?
5、是否最近一段時間漸漸加重?
6、聽力是否有時好時壞的現象?
7、是否每日工作結束後,有耳力較差的現象或耳朵有閉塞、壓迫感、耳鳴現象?
8、其他時候是否有耳鳴的現象?
9、是否有過暈眩?若有請詳加描述。
10、是否有過耳朵方面的疾病或耳部開刀病史? 
11、是否長時期服用過什麼樣的藥物?現在是否在服用任何藥物?
12、家人是否有聽力損失者(耳聾者)?
13、目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14、曾否在較吵雜的環境工作過?在工作時是否必須用力大聲說話,同事才會聽見?
15、是否嗜好的活動或環境會較吵雜?如迪斯可、隨身聽、敲擊樂器、射擊練習等。

九、理學檢查:理學檢查應包括以下五項:
1、視診:檢查外耳有無疤痕或異狀。
2、用檢耳鏡檢查鼓膜有無異常。
3、檢查鼻、喉和鼻咽部有無異狀。
4、檢查瞳孔和角膜等眼睛的各種反射。
5、用音叉作各種檢查:包括林內氏試驗及韋伯氏試驗。

* 韋伯氏試驗:(利用骨傳導的方式) 
→ 步驟:將振動中的音叉置於受測者的額頭或頭頂,再請受測者指出那一耳聽到的音叉聲音較大,或是同樣大聲。 
→ 結果:若是一樣大,表示聽力正常。若是不一樣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聽的較大聲的一耳為傳音性聽力障礙,因為音叉的骨傳導路徑未受環境噪音掩蓋,即噪音無法經由空氣傳至患耳所致。一種是聽的較小聲的一耳為感音性聽障,因為感覺神經受損之故。 

* 林內氏試驗:(比較空氣傳導和骨傳導) 
→ 步驟:試驗方法是將振動中的音叉置於耳後突部,當受測者不再聽到由乳突傳來的骨傳導聲(BC)時將音叉移到耳朵旁直到聽不到由外耳到傳來的空氣傳導聲(AC)。 
→ 結果:比較這兩段時間的長短,正常聽力應是空氣傳導(AC)的時間為骨傳導(BC)的兩倍多,因此正常聽力在音叉移至耳旁時仍可聽到音叉的聲音,稱之為陽性結果。 

* 實驗室檢查
→ 主要為純音聽力計檢查,至少必須包括250、500、1,000、2,000、4,000及8,000 Hz音頻處作空氣傳導與骨傳導之純音聽力檢查。
→ 暴露在噪音之後的數小時到12個小時之間,會有暫時性的聽力閾值變化,在進行純音聽力檢查時,受檢者必須14小時以上未暴露於工作噪音或其他85分貝以上的噪音,一般建議純音聽力檢查必須在勞工未上班、未暴露噪音之前進行,並在前一晚上告訴勞工不得暴露於其他非工作之噪音。

十、評估聽力結果(三分法):
→ 正常聽力:0~25 dB
→ 輕度聽損:26~40 dB,細聲交談困難
→ 中度聽損:41~70 dB,一般交談困難
→ 重度聽損:71~90 dB,大聲交談困難,需助聽器輔助 
→ 極重度聽損:>90 dB,已無法正常交談


原文網址 



耳鳴」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
如果患者不僅只是單純耳鳴,若連聲音都聽不見,應該趕緊就醫治療且若耳鳴外還伴隨著暈眩,天花板牆壁會左右旋轉,也應該趕快就醫治療。

37歲的證券營業員,每天收盤前,情緒總是跟著股市漲跌而起伏,長期下來身心俱疲,特別是這幾年景氣特別差,常被投資人追著跑,壓力大到吃不下、睡不著,突然有天頭暈目眩,耳朵發出嗡嗡叫聲,他覺得證券行裡忙碌的交易聲突然變小了,同事說的話他總是不清楚,似乎耳背了⋯⋯。

42歲的電視台高階主管,時常熬夜、輪班,一遇到新聞大事取消休假是常有的事,工作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總覺得如一條緊繃的弦隨時會斷掉,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覺得耳朵悶悶的不舒服,原本以為精神不濟不以為意,但持續幾天突然耳朵出現奇怪的聲音,影響日常生活,他才決定請假就醫。
什麼年紀都可能發生萬芳醫院耳鼻喉科總醫師張峻銘表示,什麼年紀都可能發生「耳鳴」,現代人壓力大,導致突發性耳聾、耳鳴的年齡層逐漸下降中。

理論上,「耳鳴」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有患者聽到的是如蜜蜂的嗡嗡聲,有的則是夏天蟲鳴聲,有的則是「因~~」這樣持續的聲音,一般來說是連續、不間斷的,患者常主訴處於安靜狀態時,耳鳴的聲音會特別明顯。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朋友們通常會遭遇聽力損失的困擾,其實,老年性聽力退化的形成是自然規律在人
體發展中的一種表現,我們應該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採用正規的途徑去選擇解決方案。
老年性聽力退化屬於感音神經性重聽,無法通過藥物治療,唯一正確的解決方法就是配戴助聽器。
所以,老年人不應該一味相信民間偏方或是虛假廣告,以免錯過配戴助聽器幫助聽力康復的最佳時期。
另外,助聽器不是普通的商品,需要經過專業的選配才能為聽力損失帶來真正的幫助。

選配助聽器時還有些事項需要注意:
1、選配助聽器一定要到正規的專業醫療機構、聽力中心或助聽器公司。
2、進行專業的聽力檢查,了解聽力損失情況,建議到聽力中心或助聽器公司做檢查,因為是免費的。
3、聽取專業驗配師的建議,試戴助聽器。
4、初次配戴助聽器,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就像我們要適應眼鏡和假牙一樣,配戴助聽器也存在一個適應過程
5、助聽器是可以調整的,所以要與助聽器驗配師保持聯繫,及時調整助聽器,讓它隨時符合自己的聽損,發揮最大的效用。



年輕族愛掛著耳機聽音樂、玩線上遊戲,不論運動、讀書、搭公車都離不開iPod,國軍高雄總醫院調查新兵聽力,發現入伍前已有聽力受損者,高達五成有聽隨身聽習慣,這些十九到廿二歲年輕人,每天都要戴耳機聽二到三小時音樂。
醫師指出,即使只是聽抒情音樂,音量也高達九十分貝,長期下來會導致耳蝸血液減少,可能造成暫時性、甚至永久性聽力喪失;建議每天使用隨身聽不要超過一小時。
國軍高雄總醫院收集高高屏地區約二萬五千名體檢役男聽力篩檢資料,分析發現,扣除先天、疾病等因素,有一百零三人因不明原因聽力受損,其中高達五成二的人平常有聽隨身聽習慣。
耳鼻喉科醫師李瑞文說,聽力受損者一天至少二到三小時戴耳機聽音樂;有些住宿的大學生熬夜打線上遊戲,因怕吵到室友,戴耳機時間更超過四、五小時。
李瑞文指出,人的耳膜薄如紙,接觸超過一百廿分貝瞬間音量即可能受傷,何況長期接受九十一至一百廿分貝音量「轟炸」。有文獻指出,使用頭戴式耳機三小時以上,就會造成短暫聽力喪失;時下年輕人愛上舞廳和酒吧,這類場所音量往往高達一百廿分貝以上,長期下來易發生噪音性聽力喪失。
李瑞文說,暫時性聽力受損可使用血液循環劑、B群等藥物治療;若已出現耳鳴,可能須開刀治療。



    全文網址: 年輕男性聽力受損 逾半愛用隨身聽 - 耳鼻喉護理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作者: wend0419 (Callum) 看板: Disabled
標題: [閒聊] 助聽器一問
時間: Tue Oct 18 11:58:57 2011
之前聽力不好,一直沒戴助聽器,怕戴下去有了依賴性,聽力會越變越差
戴助聽器是這2-3年的事了,助聽器價位,兩耳加起來大概是6萬元左右
戴了助聽器感覺某些狀況還是聽不清楚,如遇到那種講話講得很快的人
或是開會很多人在一起討論....等等
拿助聽器回助聽器公司調也沒辦法改善,感覺助聽器不是這麼好用
請問各位大大有這種問題嗎?或是是助聽器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9.55
推 richday:
買助聽器時要多聽多戴 
選最適合自己的 
不要隨便就買一台
真的好的助聽器可以用很久 
我現在這台就戴了七年了          
而且該戴助聽器還是要戴 
不戴反而會加速退化               
講話講很快或開會聽不清楚是正常的 
可以要求對方放慢速度   
或是詢問別人開會時大家講的內容 
                        
→ sunny2829: 
助聽器是幫助你聽得更清楚 
但他不是萬能的                 
助聽器對我幫助很大
但還是有它能力不及的地方
買到適合自己的助聽器比較重要
我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戴助聽器
到現在已經三十幾歲,聽力沒變差     
                     
推 zvc1234455:
聽力有損失基本上戴助聽器的效果是有限的
以現階段科技  
助聽器不是萬能的                                   
所以要戴助聽器要先做好心理建設                       
其實對於聽障者心理諮詢很重要的,這是台灣做得不足的地方                                                   
各位大大助聽器的大概的價位是?
助聽器需整天戴嗎或是需要時才戴?

※ 編輯: wend0419        來自: 210.240.9.55         
推 ptthsueh:W
大可以分享你助聽器的牌子和型號
幾頻的嗎?             
前陣子詢問好多家..
較基本款的都差不多要1耳4萬或4萬以上 
還是要看自己的預算..2.3萬的也是有.
不過以我聽起來       
還是有差                                               
呵呵!我記錯價錢了
剛問家人
當時助聽器一耳是配48,000
是丹麥的牌子RESOUND
(Rebecca Review: 香港的ReSound瑞聲達助聽器也未免賣太昂貴!就我所知,在台灣同一款式ReSound瑞聲達Essence全景- 6頻道耳掛機,售價約三萬多塊左右)
配助聽器時
那裡很安靜
服務員每個人講話是字正腔圓
聲音宏亮,試戴時聽得好清楚
很滿意,當場就買了
可是買回去發現,現實生活中太多變數啦
可能是我戴不習慣
以為它像眼鏡般
戴了就看(聽)得清楚了吧

※ 編輯: wend0419        來自: 210.240.9.55       
推 ptthsueh:
RESOUND這牌子是國際大廠
我去聽也覺得不錯               
一耳48000算很高的價錢了
品質應該還OK吧.我覺得        
建議W大拿回原購買處,請他們幫你做調整                  
原Po已經有說他有拿回去調整過
原po你的問題聽障者都有  
但依聽損程度和助聽器品質每個人情況不太同
有些人效果較好
但其實他還是有這困擾的
困擾可能比較輕         

→ zvc1234455:
要配助聽器前
助聽器公司和聽力師一定要選比較適合自己的
另外,在配戴助聽器時
除了要在安靜環境試試看,
吵雜的環境也要試試看                                     
加油!原po不要氣餒:)                                  
其實你可以多多詢問一下你的聽力師
如果他都答不出來原因
就代表他不專業
每個聽障者剛配戴助聽器時應與聽力師溝通平均8個小時(印象中)才對!                       

推 hitokage:
我每次回去調整助聽器時 
他們都會陪我們下去走一圈        
在車水馬龍的環境中來確認什麼聲音聽得到什麼聽不到XD     
你下次回去調整時也可以試著要求看看喔!:)             
感謝R大,S大,Z大,P大及H大的建議
P大,最近考慮買助聽器ㄛ?
分享你試聽的結果?
西門子的效果如何?
我看雜誌
助聽器現在好像有華語助聽器
聽說聽得較清楚?
不曉得有沒有大大配過
其實身障者除了受限於生理障礙
不能說心理完全不受生理的影響…。
-End-


技術提供:Blogger.
Designed by illuminatheme.com. Powered with Blogger. Converted by LiteThemes.com.